人间青白瓷
2022-11-29 13:43
北京
导游,成都导游协会,文化领域爱好者
关注
明永乐 甜白釉带盖僧帽壶
图片
它的造型称得上奇特。不经提示常常会不明所以,好在名称直白,僧帽壶,一语道破天机。
以现代人的眼光看,这都是一件精彩的设计。它的灵感来源于僧人的帽子。
它如同一座雕塑,如果不是刻意地保留了壶的基本要素(把和流),我们甚至很难和绝大多数现有的壶联系在一起。
清乾隆 霁蓝釉僧帽壶
图片
但仔细拆解,似乎还在情理之中。壶的腹部与颈部单看并无意外,最像形(僧帽)的壶沿也算不上惊人的变化,远看不过是不规则的花口。
最特别的其实是壶流的设计,它没有做成独立的式样,而是与壶身融合在一处,开口处与帽檐联系在一起,仿佛是把帽檐的一角折下。
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兼顾实用与美观,并极为成功。诞生之后便成为经典,各种装饰手法花样翻新,有白瓷有青花,甚至后来在紫砂中被发扬光大,高矮胖瘦自成体系。
明宣德 青花藏文穿莲双龙纹僧帽壶
图片
口沿内画青花穿莲双龙,口外沿画转枝灵芝。器颈上,流口腹部亦画穿莲双龙纹,器肩画饰六枚钩连如意纹,如意内加饰莲花一枝。器腹底边画十二瓣变形莲瓣纹一周。图片
腹部书藏文吉祥经文一周,意为:「日平安,夜平安,阳光普照皆平安,日夜永远平安泰,三宝(佛、法、僧)护佑永平安。」图片
底边画十二莲瓣纹一周,内各加饰折枝灵芝,足圈卷草纹一周。把上下各画如意形饰、中绘转枝灵芝。青花浓重带灰,线圈纹及深处皆呈铁褐结晶疵斑或褐绿色斑。胎骨均匀,质坚细腻,胎釉间呈浅橘色。底书「宣德年制」二行四字楷款,外加双圈。明宣德 宝石红釉僧帽壶
图片
尽管红色是陶瓷最早使用的颜色之一,但如瓷壶上这样的红色,却是整个古代陶瓷工艺最高难度的挑战。它在1300℃左右的高温下产生。
宋代钧窑瓷中,它初见端倪,偶尔出现的红色斑块令人兴奋不已,却可遇不可求。古玩行里一直流传“钧瓷带红,价值连城”的说法,可见其珍贵。
[明.洪武] 釉里红折枝菊纹菱花口盘
图片
这偶然闪现的红色之光,在此后数百年间,同样难得一见。元代烧造工艺大进,高温下的红色有了质的飞越,出现了著名的釉里红:以红色进行彩绘(考古发现,釉里红在唐代长沙窑就已现身,却只昙花一现,当时既无人关注,对后世也未产生影响)。
从红色彩绘到纯红的瓷器似乎顺理成章,毕竟纯红不过是用红色将表面涂满。
但其实难度更上层楼。因为高温下的红色对温度和氛围的要求极高,温度稍高稍低,气氛或过或不足,都足以使一切努力化为乌有。
明宣德 宝石红釉僧帽壶
图片
事实上,就是在一件瓷器上,瓶口与瓶底温度的细微差别都足以影响到最终的呈色效果。有时候,明明腹部烧出了纯正的红色,瓶口却颜色暗败,严重影响观感,甚至成为废品。
因而这种通体如红宝石般美色的瓷器,成为以后历代陶瓷工艺的试金石。而在明代,除了永乐宣德两朝能够烧造,其余几乎难觅踪影。
并且复杂的器形也给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:不对称的形体,不规则的曲面以及面与面的交接、过渡、转折,大大增加了烧制红釉的难度。
清康熙 宣德款鲜红釉僧帽壶
图片
因为釉在烧制时会往下流动,口沿处容易脱口露白,而颈与腹的交接则容易积釉,使得颜色加深。
运气好,这会增加色彩的层次,使其丰富;但更多的时候却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——如果积釉太重,很可能就变成了黑色,甚至成为废品。
但这只是最后的挑战,制作过程同样是艰苦的历程:一把壶的制作可能要耗费数月时间,仅烧制的过程有时长达数天。
每一个步骤都险象环生,每一个失误都可能导致所有努力的失败。即使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,也并不保证最后能够达到可接受的效果。
明 红绿彩花卉纹僧帽壶 芝加哥博物馆藏
图片
于是这样一把堪称“完美”的瓷壶,不知道有多少失败的殉葬品。
但对皇帝而言,他只要令人满意的结果,并不会关心其中的艰辛。更何况,皇帝要求烧制红釉或许还有一个特别的理由,因为明朝皇帝是姓朱。
一切的努力也是值得的,它推动制瓷工艺得到极大的提升,产生的作品色彩凝重而鲜活,闪耀着红宝石般的光彩——从这个意义上说,这无疑是真正的炼金术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